2010年5月3日星期一

國際化﹖我接受唔到囉(王祖藍腔調)

愈來愈討厭「國際化」這個形容詞。

其實只要細想,就知道「國際化」根本說不出一件事的好壞。你說某件事達到「國際級」,我會意會到那是世上的鳳毛麟角。但如果你跟我說某件事很「國際化」,我只會知道那件事做得跟某幾個國家(通常是歐美)很相似,但根本不知道做得好不好。

別人的模式不一定好,也不一定適合自己,道理很明顯。但好些政商界精英、知識分子,卻似乎連這麼顯淺的道理也不明白。政府官員常以「乜國物國都係咁做,香港不做就會落後」來推銷政策,一些壓力團體、所謂的有識之士,也愛以同樣理由要求政府實施某些政策。

我相信有些人是明白「國際化」之廢,但當自己很想推動某些事而找不到堅實理據時,就會以「阿邊邊個都係咁做」、「好多國家都係咁做」來壯膽。慘就慘在有些聽眾居然會給這些所謂理據嚇唬,啞口無言,甚至覺得有道理。久而久之,「國際化」竟理所當然成為好事。

有時跟朋友討論社會政策,也會聽到對方以此支持他們的觀點。那些時候,我通常會接不上嘴,不是因為我已經給說服,而是我怕將心底話說出,會很傷害大家的感情。而不說心底話,我又找不到更體面的言辭。

心底話是甚麼﹖「咁多人死唔見你死﹖」我真的這樣想,你那麼愛學人,學人家去死好了。

究竟怎樣可以客氣一點,而又能表達我對「國際化」的怨懟呢﹖「食人族食人,點解你又唔食﹖」「克林頓都搞佢啲 staff,我哋係唔係都要向佢學習﹖」「美國等發達國家,幾十年來都周圍打其他國家,香港落後咗幾十年,足足幾十年,都要急起直追。」「連中國呢個發展中國家都開始捉異見人士,香港作為發達地區,點可以落後於人,甚至落後於祖國呢﹖」

很矛盾,其實我不應該討厭「國際化」這組詞,因為它可以是社交禮儀。試想想,一個不太相熟的朋友做了件作品,要求你給評語。你看過後覺得水準一般,但明知說出來對方聽不進耳,還會傷害大家情面,那時候說句「我覺得你件作品好國際化」,其實是很對得住良心,又不會傷害對方的評語,如果朋友傻頭傻腦,還可能會覺得高興呢。若然他夠清醒,也會知你給他保存面子,大家的友情,還有昇華的希望。

但除此之外,對於「國際化」,我只能以王祖藍的腔調說:我接受唔到囉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