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

Moneyball:沒有顛覆過


昨夜在視頻看了以為已落畫好一段日子,事實根本未上畫的電影 Moneyball。

對戲中的職捧世界一無所知,蹣跚地追趕劇情,能捱到完場,是因為故事中的大球會買 X 晒大牌球員、小球會捱苦經營的狀況,跟自己愛看的美國職籃何其相似。完場時想,故事主角以「刀仔鋸大樹」式的球會營運哲學取得成功,倒是個不錯的商業研究個案。

Old news is so exciting,在 google 找影評,才知故事本來就是一個廣被談論的商業個案,相關著作早於 2003 年出版,中文版於 2005 年面世,從下面連結看到的,是 2008 年推出的紀念版。但論 exciting 的程度,這次仍遠不及自己初中時期玩過《三國志 II》後,發現世上有一本人物設定跟遊戲中人十分吻合的小說《三國演義》。如果現在讓我放天燈,脫手前我一定會說一句:「請讓我繼續 excited 下去。」

回說電影,預期中被低估的球員在比賽中大放異彩的熱血情節沒有出現,不論是季初連敗還是後來歷史性地連勝廿場,影片的調子也似在介紹一個住滿 losers 的集中營,故事主角即使來把球隊管理得有多成功,始終念念不忘那段不堪回首的職業球員生涯。然而,若不以這種熱血冷處理、該振奮的時候也滿有遺憾的方式表達,影片又未必會獲美國電影學會選為年度十佳電影,而奧斯卡最佳影片、最佳剪接、最佳混音、最佳男配角的提名,也可能見不到 Moneyball 的名字, Brad Pitt,也不一定有緣問鼎奧斯卡影帝。

有理由相信,現時電影呈現的方式,已是較熱血的選擇,因為原先可能執導的 Steven Soderbergh,甚至想過以訪問現實中的運動員,拍攝一部非傳統的運動電影。這個構思最終被投資者制止,也不知是否 Steve Soderbergh 這個非傳統想法,他的位置後來被 Bennett Miller 替代了。想到這點,就懷疑 Bennet Miller 本來也想把影片拍成文藝大悲劇,只是為了不想讓自己變成像 Steven Soderbergh 一樣的悲劇,所以才把淒冷熱處理,遺憾振奮化。

畢竟電影工業也是一場 Moneyball,五千萬美元的拍攝成本,說多不多,但好歹也是荷李活製作,講一個以顛覆傳統營運哲學包裝的故事,還是要回到計算成本效益這條不能顛覆的營商法則。

故事主角在經營方針證實有效後,淡然訴說大球會大灑金錢狂掃球星的風氣始終不會改變,這一幕是要表達世事都被主角看透,還是要描述他感歎功敗垂成,who cares? 以大錢搵更大的錢或是刀仔鋸大樹,用明星球員換取勝利還是靠一班工兵眾志成城衝冠,到頭來不過是各師各法,各自各睇餸食飯。